第125章_宋氏家族全传
笔趣阁 > 宋氏家族全传 > 第125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25章

  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,家族的团圆应该是最神圣的,神圣的团圆也凝聚着每个家族成员;尤其是在宋家这个与中国命运紧紧相连的、且在全世界都名声显赫的家族里,他们视团圆为黄金。可以说,宋氏家族的团圆当时远远超过了普通家庭团圆的意义。

  除夕那天的晚上,黄山官邸楼前一片白灿灿的花朵,山影、石壁、柳树等颜色、形态各异。在淡淡的夜光下,似乎都显得比往日柔和和亲切了似的。

  此时黄山官邸的宴会厅里甚是热闹。

  宴会厅内的十几台大吊扇一齐开动起来,阵阵暖风送温情,此刻宋氏兄弟姐妹6人以及他们的家眷、司机和侍卫官等,足足摆了5大桌。十几名侍者身着全套白色制服,有的在一旁悉心伺候,有的满面大汗跑来跑去。

  为了家族的除夕团圆,今晚姊妹6人辞去了一切公务。在太阳落山时,6辆轿车已驶入这里,排成一溜地停在去鹤楼前的草坪上,煞是壮观。当时在中国物质文明止滞的不发达状况下,宋氏家族的物质条件却是超前发展的。他们中绝大多数不但拥有自己的专车或专机,而且还拥有自己的多处别墅以及富丽奢华的生活。

  此时,餐桌上的物质文明更是令人称羡不已。

  五个大大的餐桌上一色地摆满了高级厨师烹制的名菜,它们分别是:油炸团圆神龟鱼、菜鸽蛋汤、眉毛丸子海参、香酥鸡网油蟹卷、生菜大虾、油淋安康鱼,以及叫不出名的山珍海味,还另外备有点心、水果和冰淇淋等。

  宋美龄的开场白亦像一篇优美的散文诗。短短的几句话,真挚动情,使全家人都兴奋起来,连连地举杯庆贺这多年不见的年夜团圆。那高脚酒杯里的红色液体,通过兄弟姐妹间的碰杯祝福后,仿佛不再是酒而像是母亲的血液,再次注入他们的肌体,使他们有着共同的心声。

  “莫谈国事。”大姐宋蔼龄一道戒令发布后,兄弟姐妹们竭力维护,尽情地开怀畅饮。以前,他们在大庭广众面前所表现的尊严,在今宵这种场合下已不再矜持。在亲人的面前,各自的性格展露无遗,那才叫亲切和痛快哩。当时,宋氏兄妹们尽情享受着团圆的欢愉……

  “庆龄,大姐敬你一杯!”宋蔼龄首先站起,举起了酒杯。

  “谢谢大姐,理应先敬你才是。”宋庆龄也端起了杯,“但我喝酒不行,让我喝一半吧。”

  “不行,要喝就要喝光。”宋美龄插言道。

  宋庆龄只好一饮而尽。

  此时,宋美龄亲自掌勺做的花溪河鲤鱼端了上来。就见宋美龄先夹了一块放在宋庆龄的碗里,“二姐,尝尝我的手艺。”

  “哎哟!”宋庆龄连声赞道;“有滋味,有滋味!”

  “既然有滋味,也请二姐喝下小妹的这杯酒吧。”宋美龄此时又站了起来。

  “好,我喝。”宋庆龄当即又是一饮而下。

  几杯酒过后,宋庆龄睑色微微发红。她无限深情地注视着身边自己的这些同胞姐妹们。

  当年经过宋美龄的多次努力,宋家的兄弟姐妹们终于又走到一起来了,并且在新春夜围在一个餐桌上吃难得的团圆饭,这是十分可喜也十分难得的。在当时及以后的岁月中,这也是最后一次姊妹间的团聚了。

  第十五章子文办外交

  1.老蒋无法容忍史迪威

  1941年底爆发的珍珠港事件,结束了中国独立支撑远东地区的抗日局面,并使得当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政府脐身于英美两大盟国之间。

  1941年12月7日凌晨,日本以183架飞机从海上的6艘航空母舰上起飞,突然偷袭了美国在夏威夷的军港--珍珠港。于是,8日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。

  珍珠港本是一个美丽的港湾,位于美国夏威夷群岛中部的瓦胡岛南岸,东距火努鲁鲁9.6公里,是一个水深港大的陆抱良岛,亦是当时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最大的海空军基地。当年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共有18艘舰船,并装备有260架舰载作战飞机。

  日本空军偷袭那一天,正是一个星期天,美国人一点也没有防备。日军183架飞机悄悄飞临,一通狂轰滥炸,眨眼之间珍珠港一片火海冲腾。美军的18艘战列舰没待反应过来均已成了废品,260余架飞机也全部化为灰烬;当时驻守珍珠港的大批美军官兵亦都成了日军轰炸的牺牲品。

  当时这一消息通过大功率电台立刻传到美国,身在异国的宋子文是先于蒋介石听到此一消息的。宋子文感到震惊不已,同时凭着独有的政治敏感,他似乎嗅到了什么,立即给国内的蒋介石发报,通报这一消息及中国的应急对策。

  待蒋介石接到这个信息时,已是在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第二天了。他马上向罗斯福总统、丘吉尔首相以及斯大林做出了相同的表示,建议马上召开一次盟国之间对日作战的紧急联合军事会议。

  结果反映不一:斯大林答复说苏联尚未准备好参加太平洋战争,而大个子罗斯福和矮个子丘吉尔却表示十分赞同。

  会议在宋子文等人的积极周旋下,于当年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。会议决议在重庆成立一个联合军事委员会,以协调东亚的战略。当时英国的阿基鲍尔德·韦弗尔将军指出,就英国而言,头等大事就是要挽救缅甸,因为当时日军对缅甸的进攻已迫在眉捷。最后会议同意,从中国采取行动,于1941年底重新开放缅甸公路。此条中缅公路当时确系东方战场生死攸关的一条供给线,蒋介石也急于使这条道路保持畅通。除了缅甸和经过俄国的陆路之外,中国当时通向外部世界的桥梁就仅剩香港了。

  但是,此时的香港也处于日本人日益加大的压力之下。1941年12月,蒋介石提出派遣大批中国军队帮助英国保护他们的直辖殖民地--香港。尽管这个建议后来没被英国人接受,但蒋还是出动了相当多的兵力从中国大陆这边侧面攻击日本侵略军。

  当时无疑这是一种被人戏称唐吉河德式的行动,因为英国人当年12月18日就离开了九龙,香港也于圣诞节那天沦陷。于是由蔡廷锴领导的中国军队,旋即落入了日本人的夹击之中,并被来自九龙和广东两个方面的日军所击溃。

  后来,蒋介石又提出派兵帮助缅甸的英国人,他的建议再次遭到拒绝。但是随着日本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,英国人终于改变了初衷。就这样,蒋介石把他的第五军和第六军派到了缅甸前线与日军交战。

  大约也就在彼时,蒋介石作了一次密而不宣的印度之行。

  当时,蒋介石印度之行的动机是多方面的。一方面,他的确希望能利用自己的影响,为盟国的事业扭转世界的公众舆论,因为当时大英帝国的威望已降到最低水平。而另外一个不那么无私但亦十分体面的动机是,他要争取在战后的世界上,做一位解放亚洲的伟大领袖。

  当时,美国罗斯福总统由于宋子文做工作,认为蒋的这次访问是个好主意;而英国首相丘吉尔却相反,他认为中国是在未经英国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干涉。

  于是那次印度之行安排得十分秘密,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到达印度5天之后,才宣布消息。

  只是他们很快就遇到礼仪上的麻烦。

  按照中国的礼节,蒋介石应该先到孟买附近圣雄甘地的住处去登门拜访。但是依照印度的习俗,则要求甘地前往客人的住处去会面,而且当时的英国总督也要求按印度习俗去做。当时的印度总督是林利恩戈勋爵。于是英国驻中国大使阿基鲍尔德·克拉克一克尔先生将英国总督的一封信交给了蒋夫人宋美龄。英国总督在信上说如果蒋氏夫妇执意要到沃尔塔甘地的住处去,那么总督将处于政治上十分尴尬的境地,他真诚地希望不要这样做。丘吉尔此时也打电报给蒋介石,进行劝说。当时丘吉尔声称,否则“就可能使我们联合全印度参加抗日的共同愿望受到损害”;而且“还可能会在这个最需要团结的时刻,无意之中造成突出社会差异的效果”。

  于是蒋介石终于屈服了来自多方面的压力,加尔各答便被选为双方妥协后的会谈地点。那天,印度当时的人民领袖圣雄甘地是乘坐三等车厢而来的,他与穷苦人一起经受了旅途的辛劳。蒋介石得知此事后倍受感动。随后二人大谈团结,以及共同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等。

  1942年2月21日,即蒋介石访问印度的最后一天,蒋夫人宋美龄全文广播了蒋委员长对印度人民讲话的英译稿。这篇讲话不顾英国人的不快,蒋介石表示希望印度尽快得到自治权,并同时号召印度人民全心全意地支持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斗争。

  可是,就在蒋介石结束访问离印不久,甘地和其他印度领导人即被捕入狱。据说这种事在当时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斗争中,时常发生。

  蒋介石为了不再得罪英国,遂请宋子文在美国活动罗斯福总统,由罗斯福总统出面调解。

  也就是蒋介石回到重庆后没几天,约瑟夫·史迪威将军于1942年3月6日,抵达中国战时首都--重庆。

  关于史迪威来中国的一事,最初是蒋介石提出来,并交待宋子文具体推荐的。此有“宋史交换函件”为据。然而,后来美国陆军部宣布史迪威来华身兼6职,则出乎蒋介石的意料。当时都有哪6职呢?即美军驻华军事代表,在缅甸的中。英、美军队司令官,对华租借物资管理统制人,滇缅公路监督人,在华美国空军指挥官和中国战区参谋长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me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m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